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1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01.
番茄和马铃薯的嫁接,是学生学习米丘林学说之后最喜欢的实验。但过去我们很少见到简单的嫁接方法,这里仅将我们去年在植物园里进行番茄和马铃薯嫁接的简单方法介绍如下:去年春天,我们初次领导学生在植物园里进行番茄和马铃薯的嫁接实验,在嫁接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其成活率达80%,如米丘林小组学生嫁接5棵就活了4棵。嫁接的时间是在5月下旬进行的,这个时间马铃薯的幼苗已经长到7—8厘米高,番茄的幼苗也长出5—8个叶子。我们首先选择肥胖而短粗发育良好的番茄幼苗作为接穗(番茄苗应比马铃薯早培育月余,苗高10厘米左右),选择发育一般的马铃薯幼茁作为砧木。嫁接工作进行时,可以将选择好的番茄幼苗连根挖起,拿到砧木生长地点,再将选择好的马铃薯幼苗(茎的粗细要和接穗差不多)从离地面约二厘米处横切去顶端,并把切处以下生的叶子和腋芽一起切去,从砧木茎的中间切一纵切口。再将选择好的粗短而健壮的接穗幼苗,从顶芽留3—4片叶子以下处切去,用保险刀片将接穗的  相似文献   
102.
河南平顶山煤田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篇暂定名为“平顶山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因采集者盛金章同志曾答应继续采集大量材料以供研究。作者拟待此继续采集材料寄到时,再作较详细的报告。对於采集和研究河南中部二叠纪植物的愿望,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曾不断地盘旋於作者的脑中。在这一带地区,潘钟祥同志曾在1937年描述过两种很有科学意义的植物化石,定名为Pseudorhipidopsis brevicaulis 及P.baieroides。这两种化石发表以后,曾引起古植物学家的注意。德国Gothan 教授在1938年的论文第385页中曾特别指出:“就是在华夏植物群中,也含有若干特别令人惊异的东西,我们可从潘钟祥1937年的论文看出来,他描述了几种从前曾被川崎繁太郎定名为“Rhipidopsis”brevicaulis 等化石。这些化石有一中轴,两旁着生分裂成手指形的  相似文献   
103.
湖南第三纪晚期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绪言本文所研究的标本,系李洪谟同志(本文作者之一)在1934年在湖南湘乡县下湾铺页岩层中所采集。标本俱系叶部化石,多数保存不完善,炭质叶膜俱未曾保存,因此不能利用“浸解方法”研究其表皮构造。虽然下湾铺第三纪植物化石的发现,已有20余年之久,此植物群却从未曾详细研究。我们希望在最近的将来,能有机会研究此整个植物群,公之於世。我们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在尽我们的能力鉴定当前的材料,讨论此植物群植物上的性质及地质上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作者和李星学,在1952年发表的“四川侏史纪植物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总号135册新甲种第3号)一文中,曾创一新属名 Sinophyllum。此文发表后,曾有人指出,此属名曾为葛利普教授用於两种华南二叠纪的珊瑚化石。最近有一位学者亦来信指示,希望为四川侏罗纪植物另创一新的属名,并在古生物学报上声明,以免误会。作者亦觉得颇有声明的必要。作者作文时,亦曾经考虑到,此属名已被用於珊瑚化石的事实,但最后仍决定为侏罗纪植物创此新属名。因动物和植物属名的雷同,一向被多数学者认为无伤大体的。在中国方面,亦有先例,譬如 Norinia 一个属名,一方面被用於中国的三叶虫化石,一方面又被  相似文献   
105.
在华夏植物群中是否有盎格兰或库斯纳次克植物群份子存在的问题,是近二、三十年来古植物学家常喜讨论和感兴趣的事。虽然多数学者相信,当着古生代末期西伯利亚的库斯纳次克(Кузнецкий)植物群份子和东亚的华夏植物群份子并无真正的互相迁移的事实,但在华夏植物群中,有若干亲缘的、和近似的库斯纳次克型式的种属,是值得合人非常注意的。山西中部太原附近石盒子系地层中所发现的,并且被Halle 教授所描写的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其和Zalessky 教授所描述的库斯纳次克植物群中的Iniopteris sibirica 相近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6.
袁复礼教授所采集的新疆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动物及植物化石标本中,有不少实贵发现应当早日公布于世。作者于1933年曾完成“新疆植物化石”一本厚的古生物志,当时因种种原因,标本无法攝影,此书至今不能付印。此后事变频繁,袁教授的标本曾搬至长沙,复搬至昆明,最后搬回北京。数个月前此项标本始由北京寄至南京,搬移数次。自有相当损失。因此作者二十年前的原稿,将来似尚须彻底修改,方可问世。因最近二十年来,古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亦有不少重要发展,必须加入。袁教授所采集的中生代化石中,最重要者为孚远县水西沟所发现的一种“种子蕨类”化石,其属名为Lepidopteris。其叶部保存作“压缩化石”(Compression)的形状,其叶部压缩而变成炭质薄膜,紧贴于黑色页岩之上,可用小刀将薄膜取下,利用一种浸解方法(maceration methods),研究其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7.
引言 1960年間,布加勒斯特洞穴研究所古生物組,在盖特(Gete)洼地的河流及湖泊堆积物中,进行了系統的发掘工作。这个地区位于奥尔戴特与賽尔那河谷之間,过去曾有人在这里見到过哺乳类的骨化石。經多次研究后表明該地有几个含骨化石层位。这次的发掘工作在奥尔德尼区伊里梅斯特公社附近的一个地点——  相似文献   
108.
乌珠穆沁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C带、G带、核仁组织者区的银染色(Ag-NOR)技术,研究了内蒙古的4头乌珠穆沁公牛(蒙古牛的一类型)的染色体。乌珠穆沁牛2n=60, X是一大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臂比1.78。乌珠穆沁牛的Ag-NORs定位于2、3、4、11和28号染色体末端,平均每细胞中Ag-NORs出现频率为5.48。  相似文献   
109.
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广西特产药用植物罗汉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其甜味成分的甜度与结构关系及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0.
1995年作者进行了田间试验来比较模拟的条纹黄瓜甲虫 Acalymma Vittatum(F)脱叶作用及实地A.vittatum脱叶作用对‘Carolina’黄瓜光合反应的影响。在5个生长阶段(从第一片真叶到收获)中,共模拟了6种脱叶水平(0%一100%)。在每一生长阶段,每点植株每周两次用剪子去叶,这一处理叫连续脱叶。除此之外,对同一生长阶段植株也用了一次性脱叶处理,但只有4种脱叶水平(0,25,50及100%)。用A.vittatum成虫笼养试验来估计实地害虫脱叶危害。每笼中甲虫放置时间为两周,密度各为每株0,1,3,5及10头,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在模拟及实地害虫脱叶处理之间,没有测到显著的光合速率差异( P>0. 05)。在模拟害虫脱叶试验中,受损叶片和未受损叶片的光合速率也很少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模拟害虫脱叶处理过程不仅能准确反映实地A.vittatum脱叶危害下的‘Carolina’黄瓜的生长反应,而且也适用于确定A.vittatum对黄瓜的经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